茶叶感官审评因其准确、全面、迅捷的优点一直被视为是检验茶叶品质的基本方法。虽然今天的理化检验已有较大发展但还不能全面反映与级别、品质间的线性关系且某些项目尚无法做到全面推广同时茶叶作为饮料最终是由人消费而目前还没有仪器能够取代人的感官反应因此感官评茶在世界范围被认可为评定品质优劣和等级高级的唯一方法。
各国间进行感官评茶虽然在操作环节上不尽一致但内容一般均包含形、色、香、味和叶底(茶渣)等内容其彼此间存在相互影响但重要的是代表了茶叶品质的不同方面分别体现了茶叶品质的主要特征但每一项内容均不能单独地反映出茶叶体品质。
使不同的评茶人员驿评茶术语和给定的分数有一定或接近的观点前提是要有一个一致的学习和经验获取过程。感官审评作为一种人为的主观行为正是因为其过程中已逐渐建立了一种统一的标准动作模式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客观再现性。这种模式贯穿于器具设施也体现在评茶的方法中。
在我国茶叶界普遍使用的感官评茶方法依据审评内容可分为五项评茶法和八因子评茶法两种。
一、五项评茶法
五项评茶法是我国传统的感官审评方法即将审评内容分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经干、湿评后得出结论。在每一项审评内容中均包含诸多审评因素:如外形需评定嫩度、形态、整碎、净度等汤色需评颜色、亮度和清浊度香气包括香型、高低、纯异和持e78988e69d久性;滋味评定因素有纯异、浓淡、醉涩、厚弱、甘苦及鲜爽感等;叶底需评嫩度、色泽、匀度等每个因素的不同表现均有专用的评茶术语予以表达。
五项评茶法要求审评人员视、嗅、味觉器官并用外形成内质审评兼重。在运用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多只茶审评时工作强度难度较大因此不仅需要评茶人员训练有素审评中也形成侧重和主次之分即不同项目间和同一项目不同因素间重点把握对品质影响大和对品质表现起主要作用的项目(因素)并考虑相互的影响作出综合评定。
五项评茶法的计分一般是依据不同茶类的饮用价值体现通过划分不同的审评项目品质(评分)系数进行加权计分。就单个项目品质系数比较而言外形所占比值最大但小于内质各项比值之和。采用加权计分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品质侧重也保障了综合评定的准确性排除了各个审评项目单独计分的弊端。
五项评茶法主要运用在农业系统的茶叶质量检验和品质评比中在科研机构中也多有针对性地运用。
二、八因子评茶法
自五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实行计划调拨制限于当时专业评茶队伍的规模及各方利益虽然产销双方的加工、交接验收等均有统一的标准样但在实际的检评过程中由于加工的茶叶与标准样品质上必然存在的起伏势必对茶叶品质形成不同的意见进而引发争议。为消除产销双方不断出现的争议以维护正常的生产并利于管理有关的主管部门经协商后于六十年代起在商业系统尤其是在外贸系统中推出八因子评茶法用以评定茶叶品质。
最初的八因子评茶法审评内容由外形的条索(或颗粒)、整碎、净度、色泽及内质的香气、滋味、叶底色泽和嫩度构成以后又修改为条索(颗粒)、整碎、净度、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从八因子评茶的规定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外形审评项目具体化分列为四个因子在某些情况下视汤色为附带因子认为无损于茶叶品质最终评定准确性而予以取消。
同时为执行评茶计价规定采用标准样对照百分制或百分制或五级划分制计分且各因子单独计分;干评、湿评因子得分各占50%等。
八因子评茶法的使用目的是期望通过采用一些易掌握和运用的技能并指定审评易区分出差别的因素从而得出茶叶品质结论。在运用的感官技能中侧重于以视觉进行判断和比较对依靠嗅觉和味觉判断的因子要求相对不高计分时给予的比值较低。这正是八因子评茶法的制订依据:选择简单、可比性强的因素以利统一观点。在实行计划调拨的生产体制下采用八因子评茶法对减少争议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八因子评茶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评茶因素的指定存在局限性。由于仅划分了外形的四个因子而香气、滋味等项目所含诸因子却并没有列出就出现审评时既有具体因子、又有分类项目的情况既造成概念的合混模糊同时也无法涵盖茶叶的整体品质特征。
2、各因子单独计分分割了品质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由于各因子相互平行造成某些对总体品质有特殊影响作用的因素被赋予的重视度不够易被忽视。最明的一例就是同级新、陈茶的比较实际上在四个外形因子中可能仅有色泽一项不同由此也缩小了品质的差距甚至可能把“质”的差别缩小到“量”的程度。
3、外形计分比例过大。八因子评茶法主要运用于外贸茶叶的各级交接验收中通过茶样与实物标准样相对照而确定品质。因实物标准样的运用主要在于外形规格
本文转载网络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网址:http://chaye.jfweb.cn/285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认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glmpjh@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